方路祎
淳中校舍故址(移民前,在淳安老城中山公園腳,西湖田邊)縣教育局提供
人生彈指芳菲暮,轉眼間從淳中畢業(yè)已有十年,回溯凝芳歲月,眉梢眼角搖曳得是昔年唱過的校歌,如今歌聲依稀,少年歌者均已星散,只留下碧玉華年難以忘懷:課堂上給暗戀女生遞過的字條、日記本里夾著的楓葉、操場上拂過的夏風……一幀幀淳中時代的畫面,在此去經年后愈發(fā)清晰,如脈脈花香永銘心底,在她九秩華誕時重燃對青春的摯愛和追懷。
南山崔崔,魯道有蕩
“等有時間我們一起去淳中看看?!边@是父親在2005年的一句提議——“看看”即通過眼見親睹,感受求知氛圍,錨定努力方向。彼時起,考上淳中成為了少時的我一大愿望。而當我踏入淳中成為準高中生后,校史館的巨幅照片、浩如煙海的文字史料令少不更事的我驚嘆,以致今天仍為自己是淳中人而與有榮焉。
從老城廂中山公園腳的黌宇宏開,到排嶺爐峰北麓的播遷新建,再到今日南山區(qū)域的坐擁一隅;從30年代抗日烽火下的弦歌不輟,到50年代新中國建設時的春芽再萌,再到在移民大潮中的胼手胝足。淳中在淳安大地穿行了90年的歷程,迭經變革,風雨傳薪,成為淳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縮影,折射出淳安兒女求索知識的灼灼芳華,厚實的文化底蘊也染出淳中人拼搏進取的亮麗底色。
明體達用,成風化人
行政樓前的廣場,兩株雪松樹蔭蔽日,挺拔的樹干鐫刻了經年風霜,訴說著書香文博的裊裊云煙。沒有紅香綠玉,鮮有鳥啼花影,有的只是風吹枝葉摩挲,稚聲讀書朗朗,奏鳴出渾然天成的和諧之聲,成為青春時代的靚麗風景。
淳中學風正熾,學生求知若渴,老師心系育才。雪松下是師生談心教誨的好去處,暢抒真意,摯誠氣和。這里是知識交流的轉角、“更上一層樓”的港灣。同學中有不少是各鄉(xiāng)鎮(zhèn)遠道而來的孩子,負笈淳中的歲月就是晨讀的孜孜力學、早跑的默默記誦、晚課的筆耕不輟。因為篤信“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所以用對書本的虔敬、對學習的忠誠辟出通往未來通衢的大道。結束了高考,大家心安意足,充實自信,帶著淳中人的精氣神和對未來的新冀盼駛向人生的下個驛站。
滋蘭樹蕙,美成在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青春時光里的情愫,牽扯著歲月風塵的念想:風度端凝的班主任方黎燕,如林下之風的方科文老師,嚴謹細致的數學老師胡斌……恩師們持書卷立講壇的身影在記憶深處清晰如昨,和校園一齊在時光長廊里林立,如淵渟岳峙,風致韻深。
淳中有年高德劭的老教師數年埋頭教案,有初試啼聲的青年老師耕耘三尺講臺,更有校領導日理萬機之余咳珠吐玉的殷殷關切。他們用刻苦、堅韌、勇毅為年少稚兒遮風擋雨,為菁菁學子引路指航。每年畢業(yè)季,他們目送一屆屆青澀學生漸長成人離開校園,如星火奔落四方。而即便遙遙迢迢相隔多年,在某個晚暮的窗欞旁,在備課停筆的遐想間,在雨落操場的無眠夜,那悄然閃過的往昔師生相處畫面也讓遠隔千山的對方得到片刻蘊藉:互相感恩在紛繁蕪雜的世間能有三年時光相依,祛除心底的浮光掠影,還原寸心的嫻靜素淡。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三年青春芳華,九秩歲月流金,母校淳中饋贈給我時光轉角里的春風桃李思華年,積蓄了我人生行旅中的毋須揚鞭自奮蹄,使我個人奮斗的足跡與她守正篤誠、久久為功邁向“百年名?!钡睦锍滔嗥鹾?,從仰望星空開始,到腳踏實地,收致知之功,感恩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