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柳青
臨近開學,大學新生離入學時間越來越近。家長忙著給孩子置辦各種生活必需品,此外,數(shù)碼相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也成為許多學生的“標配”。有報道說,還未入學,有的家長為孩子購買各種“裝備”就花掉上萬元。
如今,對于不少家庭而言,在子女的教育投資上都“不差錢”。近幾年,大學新生入學“裝備”的花費逐年增加,一方面由于家長想犒勞、獎賞自己的孩子,被商家的宣傳所誘惑。另一方面則是父母過度“寵愛”子女,對子女的要求有求必應,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容易使子女養(yǎng)成攀比、虛榮的不良習慣。
勤儉節(jié)約是傳統(tǒng)美德,筆者認為,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家長為其購買幾件學習用品無可厚非,但是在購買東西的同時應該引導子女,讓他們懂得消費要量力而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此外,對于子女購置大件“裝備”的要求,家長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度滿足。而作為子女,不應將家長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應學會感謝父母。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劉波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