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1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艷 通訊員 朱敏燕)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這個國慶長假,海鹽縣北團村更添幾分喜慶,村口的黨建公園一片綠色,村里處處展現(xiàn)新生機、新活力。
距海鹽縣城20公里的北團村,村貌整潔,民風淳樸,干部精氣神十足,群眾齊心建設美好家園。
村里的黨員干部說,10多年來,大家謹記習近平同志的囑托,敢為人先,艱苦奮斗,努力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06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下著小雨,習近平同志來到海鹽縣北團村進行先進性教育主題宣講。
省委書記的到來,讓這個小村莊沸騰了。習近平同志說,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全面的目標,不僅僅是造幾幢漂亮房子,修幾條寬敞馬路,而是要全面推進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習近平同志的這番話一直指引著這個村莊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
迎難而上
激發(fā)村莊新活力
北團村口,曾經豎立著村務展板,上面記錄著村里污水處理工作的進程。當年,就是在展板前,習近平同志和村干部熱烈討論村莊環(huán)境整治的情況。
如今,惠及300多戶村民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已經全面升級,不僅處理了河道、水溝的戶外污水,還解決了日常的家庭排污問題,為村莊的美麗環(huán)境提供了保障。
北團的變化,離不開村里黨員干部的迎難而上、開拓進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團是周邊有名的富裕村。然而漸漸地,北團村陷入發(fā)展困境,甚至還戴上了“縣里重點扶持村”的帽子。
村兩委班子沒有氣餒。村里缺資金開發(fā)項目,村黨總支書記李波有空就往街道跑。跑著跑著,事情也就發(fā)生了轉機。李波在街道的國土所發(fā)現(xiàn)一張地圖,北團村有一塊200畝的園地,這塊土地成為北團村破解難題、打開新局面的關鍵。
李波很興奮,回村后馬上著手召開黨員會議、班子會議以及村民代表大會,向街道申請把這塊地做成造田改地項目。
頭戴草帽,挽著褲腳,豆大的汗珠掛滿腦門,衣服上布滿白色的鹽斑。項目批下來后,李波和村干部們每天都撲在田里,協(xié)調處理各種事務。
造田改地項目一共得到了財政補助500萬元,村里攢下了開發(fā)資金。北團村盤活資源,把資金有效運轉起來,聯(lián)合周邊村子參與建設“群利大廈”商務樓宇項目,建設標準廠房,引進企業(yè),通過收取廠房租金,村集體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
看著村子重新熱鬧起來,村干部的發(fā)展思路更明了,村民的信心也回來了。
齊心協(xié)力
共建美麗新家園
早上7時,村民宋苗囡挎著竹籃,裝上剛摘的茄子、甜瓜來到了村委辦公樓。老人家邊走邊嘀咕著:手機又壞了。剛到辦公室的村委會主任張振華,拿起手機看了一會,插上電源后,手機“亮了”?!皠e急,手機沒壞,只是沒電了?!必堉碜樱瑥堈袢A趴在老人耳邊說。
老太太不識字,一個人住,是村里重點關心照顧的對象。手機“打不開”,重物扛不動,平日里遇到問題,老人已經習慣來找村里的干部?!按甯刹亢冒?,他們很照顧我,幫我解決很多問題?!崩先苏f。
不光是宋苗囡,村里的老人都幸福感滿滿。
當年,習近平同志去過的老年活動中心和衛(wèi)生服務中心,如今早已“升級換代”。電視機、空調、棋牌桌,老年活動中心設施豐富齊全,面積也從原來的50平方米擴大到160平方米。對面的衛(wèi)生服務中心,醫(yī)護團隊也由原來的一人變成了五六人的常駐團隊,醫(yī)生還經常上門為老人服務。70歲的村民張林森說:“現(xiàn)在在村里看病方便多了,村干部對我們老人家照顧得周到?!?/P>
北團村黨員干部始終把為民服務牢記心中。張振華說,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家的凝聚力更強了,面對困難共同解決。
58歲的沈火良是北團的老村主任了,退休了仍然在村里時刻“待命”。年輕的村干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經常去請教這位經驗豐富的北團村“活字典”。
村委辦公樓后面有一塊60畝種植蔬菜的農田,地勢低洼,排水不通暢,村里決定開挖一條排水渠。
挖大了,資源浪費;挖小了,解決不了排水問題,張振華很“鬧心”。沈火良知道后,拉上張振華直接到現(xiàn)場。當時還是高溫天,兩個人挽起褲腳、赤腳下地,觀察、測量,判斷水勢的走向,一直忙活到太陽下山?!按蠹引R心協(xié)力,村子才能變得更好。”沈火良說。
謹記囑托
黨員實干當先鋒
在老黨員莫社良的抽屜里,有一本十分珍貴的筆記本,封皮已經發(fā)黃,黑色的墨水筆跡暈染了歲月,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滿了當年組織生活日的學習內容。
莫社良至今記得,當年習近平同志來北團村時還翻看了自己的筆記本。
當年習近平同志的囑托“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一直激勵著村里的黨員干部。
今年,北團村在爭創(chuàng)國家級宜居示范村,完善村莊的基礎設施是首要大事。最近,村里在做管線下埋工程,鑿墻通線讓很多村民不樂意。村干部柏良華主動去村民家協(xié)調溝通。一次不成去兩次、三次,直到村民態(tài)度有所轉變。
諄諄囑托,猶在耳畔。不僅是村干部,黨員們也為村莊建設爭相出力。
十幾年前,老宋曾是村里的困難戶,在村里黨員干部的幫助下,熬過了最難的日子,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
現(xiàn)在,老宋是北團村的黨員中心戶,負責照看、聯(lián)系周邊的7戶人家。鄰居家有矛盾,甚至隔壁組的村民有困難,都喜歡來找老宋。協(xié)調鄰里關系、巡視村莊環(huán)境、傳達村里的通知、上報村情民意,了解時事政策,老宋忙得開心。
“作為一名黨員,我盡自己的力量,為村里建設助力義不容辭,心里很滿足。”他摸著胸前的紅色黨徽說。
一點一滴匯聚大力量,一磚一瓦造就新氣象,北團村正譜寫新一輪“鄉(xiāng)村巨變”。
來源: 浙江在線
千島湖新聞網 責任編輯:姜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