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日前,屏門鄉(xiāng)小陵村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開辦“隧道課堂”,邀請當年參加過開鑿隧道的老黨員介紹當年為民圓夢、打通“出路”的艱難歷程,教育年輕黨員要傳承“隧道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家鄉(xiāng)的建設事業(yè)作貢獻。
小陵村原屬秋源鄉(xiāng),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雖只有一山之隔,卻要翻一條海拔600余米的山嶺,山高路險。老百姓購買農(nóng)藥、化肥、糧食,農(nóng)特產(chǎn)品交流等都要翻越高嶺,肩挑背扛,就連理個發(fā)、買油鹽醬醋也如此。老百姓苦不堪言,苦就苦在這條高山峻嶺上。
1977年,老村支書童長興大膽設想,人工開鑿一條隧道直通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方便村民出行。這一想法得到全村黨員干部,廣大村民的一致贊同支持。于是老支書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和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土法上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硬是用鐵鋼釬、鐵榔頭、竹畚箕、挖山鋤,發(fā)揚愚公移山精神,一點一滴地挖掘,“起早摸黑苦干一天,也只能掘進三四尺”。風里來,雨里去,整整六年的苦戰(zhàn),共挖運土石方6000余立方米,終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通一條長500余米、高3米、寬3米的人行隧道。從此,村民告別了翻山越嶺的羊腸小道,拿著火把、手電筒走起了隧道“捷徑”。
望著人行隧道,曾參加開挖隧道的老黨員童文炳曾深有感觸地說:“能讓這條路通上車,這是我們上一輩人未完成的心愿,也是全村百姓的愿望”。為了完成上輩人讓隧道通車的愿望,2007年,接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童祥貴千方百計,多次向上級部門爭取立項,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部門的大力支持,投入資金320萬余元,黨員干部帶頭,發(fā)動村民投工投勞,修整了穿山隧道,拓寬硬化了道路,實現(xiàn)了通車的夢想。兩代人三十年,終于圓夢。
憶昔撫今,該村黨員干部信心倍增,大家一致表示,要自加壓力,敢擔使命,發(fā)揚“隧道”精神,踐行為民宗旨,讓群眾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通訊員 童志榮 記者 程就)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程就 徐滿萍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