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王豐
寫下這個小文題,就突然想起家鄉(xiāng)的一句順口溜,順口溜是這么說的:女人三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用豆腐渣來形容四十歲女人的容顏,似乎不貼切,但也說明豆腐渣是不太待人愛的。
豆腐渣為何物?在農(nóng)村待過的人都熟悉它。所謂豆腐渣,是指黃豆經(jīng)那石磨一磨,磨成豆乳用來做豆腐,過濾后留在布衭里的渣滓。
往常,豆腐渣也不是整年都有的,整年家里都有豆腐渣的農(nóng)家,那他們家是做豆腐換的。豆腐做成,拿到村子里去換,一官升(器量用具)半官升地換,輸出豆腐收入黃豆,如此往復,豆腐渣是一水桶一水桶擺積在家里。這家豬欄里養(yǎng)著母豬或幾頭肉豬,主要是豆腐渣在作用著。
豆腐渣養(yǎng)豬,肉豬肥得快,母親豬產(chǎn)仔多。肉豬一年出欄四五頭,母豬一年產(chǎn)仔三四窩,一窩產(chǎn)仔十幾只。這就有得賺了。若要問,豆腐渣這般地好,為什么不家家做豆腐拿來換呢?哈哈,這就問得有些外行啦。做豆腐不是輕松活,需要起三更趕五更的,也就是俗話說的:要起早摸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天天起早摸黑,有幾家吃得消?
我家養(yǎng)過母豬,養(yǎng)起母豬就開始做豆腐換。如此,老家大門口弄堂里的那爿石磨,半夜三更就吱嗡吱嗡唱起歌來,還在讀小學的我,石磨的半夜歌聲只在朦朦朧朧的夢里聽到。待早上起床,祖母早已把豆?jié){下在了食鍋里,一水桶豆腐渣擺在碗擱櫥邊,熱氣繚繞著。
家里天天有豆腐渣,祖母就用青辣椒炒豆腐渣做一道菜。青辣椒切成丁,到水桶里畚一白碗豆腐渣,舀一瓢菜油入熱鍋,先煸炒一下辣椒丁,然后倒入豆腐渣一起煸,多煸幾遍,再放點鹽又煸一煸,起鍋入碗。豆腐渣白,辣椒丁青,青青白白,一家清白。
秋末冬初,菜園里的辣椒倒山,祖母就拿辣椒醬來炒豆腐渣,辣椒醬豆腐渣也不失為一種可口之菜。
豆腐渣是又干又燥的,炒豆腐渣下飯,容易噎著,不能大口大口地吃,應像窈窕淑女拿櫻桃小嘴來嚼,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嚼。
豆腐渣還用來包粿,包的是苞蘆粿,如用來包麥粉粿是遭蹋了白嫩的麥粉。包苞蘆粿時,豆腐渣里掰進去幾小塊豬油,包進粿肚子里,貼著熱鍋烤,豬油化了,溢出粿面,翻一個身繼續(xù)烤,香味濃郁,口水直流。
到三十里外的山上去斫柴,祖母起早給我包了三大個豆腐渣粿做午飯,一擔柴斫好,挑到山半腰一家農(nóng)家門口,拄了柴,拿出飯袋里的豆腐渣粿啃起來。這時泥墻屋內(nèi)走出一位花白頭發(fā)的婦女,拿起我的飯袋進屋,把粿放到火爐上去烤,烤熱,吃起有一股子熱,那一股熱熨心熨肺。去年去安徽山村游玩,經(jīng)過這戶農(nóng)家,卻是門鎖生銹,人去樓空了,想必這位老嫗早已不在人世,往事真的如煙啊。
青辣椒炒豆腐渣、豆腐渣包粿是鄉(xiāng)村吃法。豆腐渣還有大都市豪華的吃法。
張愛玲在《談吃與畫餅充饑》一文中這樣寫道:“譬如豆腐渣,澆上吃剩的紅燒肉湯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見它吸收肉昧之敏感;累累結成細小的一球球,也比豆泥像碎肉。少攙上一點牛肉,至少是‘花素漢堡’。 ”到底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見慣鐘鳴鼎食;到底是十里洋場上海人,終日席豐履厚,豆腐渣也吃出繁華來。
想當年,用紅燒肉湯汁炒豆腐渣我是沒見過的;“漢堡”一詞聽都沒聽說過。假若碗里有紅燒肉汁,早端起來倒入飯中,拌了吃了,還等得著拿來炒豆腐渣?
如今豬肉多,炒一盤紅燒肉湯汁豆腐渣,放開膽大口朵頤,估計是不噎著的啦。
千島湖新聞網(wǎng)編輯:義永華 吳若虹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