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鄭凌紅
父親不懂詩,但他和天底下所有的父親一樣,盡力把生活過成詩。如果說,父親的詩來自于鄉(xiāng)野的日常,那么我還是最喜歡他給我?guī)淼奈队X上的田園詩。
詩行,來自于包子。女人說,包治百病。而我想說,包子治百憂。食欲是最高級的情緒。關(guān)于包子,記憶的河水從父親的身上流淌而來,早已浸潤了三十多年的光陰刻度。
父親曾是一名軍人。聽說當兵的時候,他和我媽初相識。后來,掌權(quán)的爺爺一封信把父親從部隊叫了回來,主要的目的是確認這門親事。母親彼時話不多,父親也拘謹,用默認代表了對這門親事的認可。也許是修身齊家有了大致的輪廓,父親在部隊里便安下了心來。后來,也不知咋的,他做起了后勤,大抵是參與食堂的伙食,和鍋碗瓢盆杠上了。行軍和做炊事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父親做面食,特別是包包子的手藝就這樣練成了,是常年的練習,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這是他做的包子好吃的原因所在。
退伍轉(zhuǎn)業(yè)之后,父親的包子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就打了底,舌尖幸福感的底,吃過一次就忘不了的底。這樣的幸福拉了很長的光陰線,從我年幼到我走上工作崗位。時光沒有為誰停留,我努力拽著親情的風箏線,開啟關(guān)于味道的種種回憶。
包包子,用父親的話說,那是他一個人的事。母親打下手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在父親的眼里,母親在包包子這件事情上,是笨手笨腳的,反應慢的。急性子的父親,干脆自己來,選面粉、發(fā)酵、兌堿、揉勻、搟面皮、抹豬油,一氣呵成。我們在邊上看,他偶爾抬起頭笑,偶爾會喊我媽的名字,叫她不要傻站在邊上,給他遞點水來,口渴。
父親將切成一塊塊的面皮用搟面杖壓平,手順著案板把面皮撐起來,像踮腳的芭蕾舞演員;然后,順著掌心的方向來一個360度盤旋,包子皮便馬到成功,只待事先攪拌好的菜餡投懷送抱。包子餡多是豬肉餡,可以是新鮮肉,也可以是臘肉。新鮮肉選取肥瘦適中的豬肉,剁細成為肉末。臘肉也切成細粒,配上白蘿卜干,是奶奶的最愛。我喜歡的是豆腐,新鮮肉倒成了配角,上蒸籠在土灶里一蒸,豆香四溢。
包子最值得期待的時刻,是在蒸籠里準備出來的那會兒,霧氣騰騰,蠢蠢欲動。家鄉(xiāng)古鎮(zhèn)上有好幾家包子鋪,每天早上,都圍滿了食客。做粗活的,豆腐包、蘿卜包、韭菜包,配點店里的酸菜,蘸一點辣椒油或陳醋,舀上熱滾滾的稀飯,邊吃邊發(fā)出輕微的連帶聲,仿佛乾坤大挪移,仿佛中了黯然銷魂掌。
自打那時候起,我就覺得,其實分享也是一種快樂。作為父親的他,我想那些年做包子,受多種原因的促成,有被吹噓仰望的成分,也有一份孝心在里頭,更是愿意把自己最拿手的分享給親近的人。這樣的交融,萌發(fā)地或許在他的父母,我的爺爺奶奶身上,但抵達高峰的時刻,無疑在部隊。我猛然想起記憶中老屋內(nèi),房間右面墻上的老相框老照片來,父親身著軍裝,瘦長的臉,估計有三分之一是對美食的思考和探索,造就了彼時的“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么多年過去了,不管是出差在外,還是旅行途中,對一些闖入眼簾的包子鋪總覺得格外親熱。西湖小籠包,天津狗不理,揚州三丁包,建德豆腐包,好吃是好吃,但總是少了值得長久回味的理由。
這些年,父親包包子的次數(shù)不多,我也不主動開口。因為,記憶中的包子總是最好吃的,就像當時的月亮,當時的我們。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