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余淑芳
經(jīng)常憶起家鄉(xiāng)。重陽節(jié),和母親回了趟老家。沒有特別的目的,只是去看看,看看那座舊房子,看看閣樓上的那桶蜜蜂,看看還有哪些親切的面龐,熟悉的物件留存著腦海里不滅的印記。
這次去的大概不是時候。遠(yuǎn)遠(yuǎn)看見路邊停著挖土機(jī),無數(shù)次在我筆下出現(xiàn)的玉帶似的母親河——界川溪正在進(jìn)行整容。河水停滯不前,一片渾黃,那些可愛的魚蝦貝殼也躲著不愿與我相見。
河上的橋經(jīng)歷了幾次變身。曾經(jīng)的木橋早已不見蹤跡,曾留給我們無數(shù)歡笑的那幾條拴橋的鐵鏈,如今不知流落何處了?那些暴雨連天,洪水泛濫,為木橋的命運(yùn)擔(dān)憂的日子不再了,那些小心翼翼,亦步亦趨,蹚水渡河的日子也一去不復(fù)返了。
不管橋的材質(zhì)如何改變,橋的位置一直在那,從沒離開過那個地方。沒變的,還有橋邊那棵老樹。
我從沒有想過去考察它的年紀(jì)。村中的老人們說他們小時候就在它身上爬上爬下了。這棵樹傾斜著身子屹立在村口,成了村子的坐標(biāo)。夏天的中午,我們都在這樹下玩耍。有的在橋下鐵鏈上蕩秋千,有的用自制的魚竿釣魚,有的手腳并用比誰爬樹爬得高,還有的就在樹旁吹吹風(fēng),聊聊天。盡管有時樹身上會有綠綠的毛毛蟲,有時淘氣的孩子會折一兩根樹枝,老樹仍是那么好脾氣的,像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靜靜地陪著它的孩子們。
河堤上長滿了野草,對面的曬坦沒有人晾曬谷物了。我想起小學(xué)時頂著炎炎烈日,冒著被烤焦的危險抄近路從這蹚水爬堤去曬場翻曬稻谷的情景。那時最怕的就是石頭縫里會忽然鉆出一條蛇來。所以我每次蹚水都要撿幾塊石頭往對岸砸,嚇嚇?biāo)鼈?,為自己壯膽?/p>
站立水邊,心潮澎湃。關(guān)于家鄉(xiāng),關(guān)于童年生活,無數(shù)美好的回憶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想起午后忽然來一場雷陣雨,全家人立即放下飯碗全力搶收糧食的情景。我想起去田里割稻子,拾稻穗,撿豆芽的情景。我想起傍晚時分,滿山坡,滿地里帶上鐮刀挑豬草,扒松毛的情景。我想起在河里抓魚,摸螺獅的情景……每一次野外的勞動,都是令人難忘的愉快甚至驚險的經(jīng)歷,我的童年,因它們而豐富。
我們居住的是土改時分給爺爺?shù)陌氪狈孔?,也是老家唯一的根。合住的人很多年前去了杭州,沒有再回來過。屬于他的那一半借給了村里親戚居住。曾經(jīng)我總想著把那一半買了來,蓋幢新房子,逢年過節(jié),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回老家,多住幾天,而不是這樣做個匆匆過客。但這次家鄉(xiāng)之行,我的那個念頭,斷了。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游子的悲哀。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回鄉(xiāng)的尷尬。離開家鄉(xiāng)多年,雖然心里念念不忘,但終究回不去了。因為家鄉(xiāng),不再是我記憶中那個生活過的,熟悉的地方。望著老人們滄桑的臉龐上那種過分的熱情,聽著她們和母親寒暄時的客氣話語,我不得不承認(rèn),在村民們看來,我們已是外來人!家鄉(xiāng),離我越來越遠(yuǎn)了!
老宅與村里的大廳僅一巷之隔。廳前有片空地,平時主婦們洗完衣物就隨手在空地上支起竹竿晾曬。臘月時節(jié),這里最是熱鬧了。爆米花的老頭來了,架起爐火,拉起風(fēng)箱,村子就浸在各種濃濃的米花香里了。玉米,凍米,年糕,在砰砰聲中炸開了花,孩子們你一把我一把,塞了滿嘴。幸福的笑容洋溢開來。
廳前有個石臼,是村民共用的。家中榨糖的麥芽就是在這兒揮舞石錘,一錘一錘錘爛了拿回家,熬成糖稀,拌入各種爆好的米花,做成香脆的凍米糖,玉米糖,年糕糖,番薯粒糖,芝麻糖。幫忙的鄰居們敲的敲,切的切,咔嚓咔嚓的忙碌聲里,滿滿都是年的味道。
沿著廳旁這條巷子一直走,可以走到村頭。小時候,我覺得巷子很寬,張開雙臂總碰不到兩邊的墻。巷子里鋪著青石板,兩邊的石頭墻上偶爾能找到白白的硝。夏天,這條巷子是大人孩子們乘涼的好去處。中飯時間,左右兩邊的墻根下蹲滿了端碗的人。有些家近的,會自帶條小板凳,在這一邊吃著飯,一邊天南海北地聊著天。有的就敞著肚皮,四仰八叉地在青石板上躺一會,睡個午覺再走。
白天的巷子人氣爆棚,可是到了夜晚,我就不敢進(jìn)去了。大概是一邊靠著大廳的原因,夜晚的巷子里陰森森的,走進(jìn)去,一股冷氣從脖頸鉆進(jìn)去,心就撲通撲通地狂跳。好幾次迫不得已要穿過這條巷子,除了咚咚跺著腳外,我還啦啦啦地放開嗓子亂叫一通。即使捏著手電筒也不例外。
斑駁的墻面布滿了歲月的滄桑。輕輕一碰,墻上薄薄的石灰就會掉落下來,露出壘墻的黃土和石塊。窗下就是我的臥房,面積不大,一床、一桌、一柜,還有外公送給媽媽的嫁妝——一臺縫紉機(jī)。
母親會做衣服。我們小時候的新衣都是母親一把竹尺,一塊畫粉,一把剪刀,然后在縫紉機(jī)上一腳一腳踩出來的。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為了做好一件新式夾克衫,車了拆,拆了車,反反復(fù)復(fù),等到她滿意地笑了,夜已深了。
村子臨山。山陰,少有太陽。山下的這些房子和它們的主人一樣,有些年紀(jì)了。年輕人不喜歡把房子建在村中,到別處另置房產(chǎn)。所以,慢慢地,房子也開始老去,開始坍塌,最后成為斷壁殘垣,成為一堆碎石瓦礫,成為一個記憶,最后,慢慢在后人的心里淡去,淡去……
村子中央曾住著一個退休的老人,老太太長得好看,脾氣也好,用現(xiàn)在的詞來形容她,該是優(yōu)雅二字了。我和她們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我喜歡叫她奶奶。在村里住的幾年,每年初一早上,媽媽都允許我們?nèi)ニ野菽辍N野阉?dāng)成了自己的親奶奶,享受著她的寵溺?,F(xiàn)在,奶奶早已作古,房子也不復(fù)存在了。
沿河一帶,新建了很多洋房。遠(yuǎn)遠(yuǎn)望去,家鄉(xiāng)早已不再是曾經(jīng)的貧困村了。孩提時代那些熟悉的伙伴都已過了不惑之年,成了整個家庭的支柱,為孩子,為老人忙碌奔波。孩提時代的一切,像注滿水的石臼,像倒塌的房屋,像消失的木橋和鐵鏈,與我揮手道別,成了家鄉(xiāng)的印記,刻在了生命里。
每次路過家鄉(xiāng),我總要讓車子開得慢一點(diǎn),讓我看看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看屬于我們的那座破舊的老房子。如果孩子恰好與我同行,我總不停地嘮叨,快看,前面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看到了嗎,那棵老樹!看,那座破破的,老式的房子,就是我小時候的家……
時光輾轉(zhuǎn),歲月如流。而今,家鄉(xiāng),是一份綿長的思念,更是游子心中永遠(yuǎn)的夢!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葉青 王志仙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