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章建勝
中洲,最早是武強溪中間的一片沙洲。傳說,幾百年前,一位程氏徽商挑著擔子經(jīng)過這片沙洲時,用柱頭撐肩歇力,想不到柱頭插入土中拔不出來。他想,柱頭不愿跟我走,說明這是塊靈地,明年此時能發(fā)芽成樹的話,我就舉家遷此。到了第二年,柱頭果真長出綠芽,變成一棵小樹了。這位程氏商人即遷徙此地,并定名為中洲。
中洲,藏匿于大山之中,而大山的折皺中隱逸著一座古老的村落——乘風源,乘風源里又隱逸著唐朝皇族李氏及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與傳說。
大唐王朝的末唐時代,為躲避黃巢之亂,皇族后裔大批渡江南遷,唐王宗室昭王汭后裔流向昌水、歙州、祁門(今屬江西、安徽“三田”地區(qū))等地。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李汭生三子,最小的兒子唐懿宗才當了一年皇帝,就遭黃巢義亂之軍追殺,并改名李京(人稱京公),從繁華市井逃至偏僻山野,在徽州刺史李欋的幫助下,先是躲到安徽歙縣(中洲民國前隸屬于歙縣)的黃墩那里。黃巢攻入長安,唐朝李氏宗室多被斬殺九曲池,李京的父親昭王也同樣死于黃巢之亂。
李京后遷居江西饒州浮梁之界田,生三子,長子仲皋、次子仲安、季子仲亨。李京長子仲皋生三子,長子德鵬、遷祁門新田;次子德鸞,遷婺源嚴田;三子德鴻,守舊不遷,仍居界田。延至宋元時期,這三支李姓已是枝繁葉茂,史稱“三田李氏”。唐末宋初,“三田李氏”首遷贛、浙、皖交界大山深處,分地而居。江西婺源“嚴田”李氏德鸞的后代,遷中洲乘風源,系唐朝皇族直系血脈。筆者查閱了李氏《南徙事略》《家世源流》《三田李氏宗譜》序、譜引等史科,避亂流落到中洲乘風源一帶的李氏,正是昭王汭后裔李京一支宗族,稱之為遂陽乘風李家村派。
乘風源,舊時稱鳳溪、鳳川、乘鳳源,后演變?yōu)槌孙L源。其隱匿于浙皖交界、新安江上游源頭,那里崇山峻嶺,溝壑縱橫,溪流潺潺,從浙皖深山盤旋飛流直下的山泉,飄逸而靈動,匯合成武強溪。乘風源坐落于武強山大山尖西北山麓,被一層層山崗遮住,溪水經(jīng)九曲十八彎流向外界,是一處被人遺忘或忽略的僻壤。
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彈丸之地,一千多年前卻容納了隱逸的唐朝皇族,乘風源成了大唐敗落后皇帝后裔的一個歸宿,一個李淵、李世民直系血脈躲避戰(zhàn)亂的避亂隱匿之地。
“三田李氏”本是皇天貴胄,但黃巢起義、朱溫篡唐建梁后,他們只能退出歷史舞臺,忘情于江湖,寄情于山水,逐浙擺脫了皇族的身份束縛,躲開了世人矚目的目光,隱于深山,回歸內(nèi)心,沉寂于山谷,復歸于平民。乘風源,這個皇族官宦的避隱之地,有著不同于一般古村的貴氣,淳樸之中帶著典雅。如今的村野小路中仿佛還能看見前世的華貴宅邸,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卻早已享受這里的平靜祥和。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