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龍門村位于汾口鎮(zhèn)西南部,由龍門村和霞塢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269戶908人。該村擁有耕地面積324畝,村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蠶桑、茶葉兩大產(chǎn)業(yè)。近年來,該村牢牢抓住淳開線建成的機遇,大力加強村莊建設,村莊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和人們取名字一樣,希望人如其名,每個村莊的名稱,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該村莊的特點。龍門村,乍一聽名字,就擁有一種氣勢。似乎,這樣的村名更加適合出現(xiàn)在武俠片里面。
說起來,這已經(jīng)是記者第二次來到龍門村。前一次是在去年下半年,當時秋風陣陣,龍門村被四周金色的稻田簇擁著。這一次,是在盛夏之末,天空上的烈日散發(fā)著令人畏懼的熱量,龍門村里炎熱且寂靜,除了村后山林里還有幾只蟬在撕裂般鳴叫。
這是一個緊緊挨著千汾線的漂亮村莊,整個村子建在一個緩坡之下,呈現(xiàn)出一個彎彎月亮般的造型。站在村口往四周看,整個村莊處于一個長長的平谷中,遠處是青山迤邐,近處是平坦的田地?,F(xiàn)在這些田地里,最多的是翠綠色的桑葉。
走進村莊,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高樓林立。淳安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村莊,其建筑風格都大同小異:老舊的房子大多是兩層高,好一點是磚瓦房,差一點的泥土房;新的房子大多是兩層和三層高的小洋房,超過三層高的也并不多。相對而言,龍門村的新造和正在建造的房子,幾乎每幢都在四層以上,絕大多數(shù)有五層。遠遠望去,整個村莊的建筑頗為壯觀,有一種“城市一角”的感覺。
“你們村子為啥叫龍門村?”記者在村子口上問一個村民。這個年輕的村民被記者問住了,想了又想,最后說:“可能是因為村子后面有座龍門古塔吧!”對于龍門古塔,記者曾經(jīng)專門了解過。這座七層磚木結構的徽派風格古塔建于明代,高27米,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jù)記載是附近赤川口村一位村民建的,這個村民叫余四山,名乾貞,字秉智,是明隆慶進士?,F(xiàn)在經(jīng)過這么多年風雨,許多年輕的村民都不知道,龍門村是因龍門塔得名,還是龍門塔因龍門村得名了。
從村口往村子中間走,一條寬闊的大道出現(xiàn)在腳下,這條道路完全可以兩車并行。一問才知道,早在淳開公路建成之前,汾口鎮(zhèn)到開化的公路就穿過該村。后來淳開公路興建,考慮到安全等方面因素,選擇了從該村附近穿過,于是這條老路就成為了該村的村中大道。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該村的大街上店鋪非常多。比如,記者在這里看到了修理自行車、三輪車等輕型車輛輪胎的店鋪,也看到了小吃店、小型百貨商店。由于天氣炎熱,村中街上的行人稀少,唯一看見的幾個村民,大多待在這些店里。有的在忙修理,有的三四扎堆,在玩麻將休閑。
“這段時間天氣很熱,大家都是早晚出來勞作。前一段時間,我們在忙養(yǎng)早秋繭,忙完了這件事,這段時間就要空一些了。我們村里養(yǎng)蠶的大多數(shù)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出去打工的整年在外打工,出去做自己生意的也在各地跑生意。”一位村民這樣說。他表示,現(xiàn)在村里最熱鬧的是造房子,今年村里已經(jīng)一下子冒出了六七幢五層高的大房子了。
房子大,閑人少。這是記者對龍門村的最直觀印象。這樣的印象難說是深刻,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引發(fā)了記者的思考:也許也正因為閑人少,該村才有這么多房子吧!村里少閑人,這說明大家都在忙著賺錢呢!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葉青 方耀
三農(nóng)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