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出民生新聞的持續(xù)傳播力
發(fā)布時間:2009-02-06 14:15:52
“策劃”出民生新聞的持續(xù)傳播力 民生新聞的品質問題一直成為新聞理論和實踐中探討的焦點。2008年浙江收視市場出現了一個現象,90%的開播兩年以上的方言民生新聞節(jié)目的平均收視率都在下滑,下滑幅度在13%至50%之間。這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以方言表現形式而津津樂道的民生新聞開始走向收視的疲勞期。而同樣是在浙江收視市場,嘉興廣電總臺的普通話民生新聞“小新說事”卻保持著收視率持續(xù)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是什么使得“小新說事”逆市而漲呢?就“小新說事”而言,筆者注意到它2008年以來在選題上所下的功夫,注意到它隨著選題策劃的加強進而提升了新聞品質。由此,筆者認為,堅持選題策劃是其提升民生新聞品質,提高民生新聞持續(xù)傳播力的根本之所在。
2008年1至8月,“小新說事”主題策劃系列報道有《嘉興名牌今安在?》、《嘉興生活成本調查》、《人間有愛》、《勤儉持家》、《小本生意》、《第三百六十行》;節(jié)日特別策劃有“3?5”《雷鋒天天見》、“3?8”《職業(yè)女性》、母親節(jié)《追憶媽媽》,還有情人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的特別策劃;特殊時期特別策劃有大雪災時期的《風雪無阻》、春節(jié)的《溫暖》系列、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的《特別記憶》、抗震救災時期的《情牽汶川》和《高溫》系列、奧運系列等;突發(fā)事件策劃有《四歲女鄧佳》、《崩潰的冷暴力》等。
這些策劃緊扣每個時期的社會熱點,緊扣每個時期的主題宣傳精神,密切關注老百姓的社會敏感神經。“小新說事”在提升新聞品質的同時,收視市場的反饋也有上佳的表現,平均收視率達到10.5%,比上一年同期提升了8.25%。
時政背景下的民生新聞策劃,提升民生新聞的時代感和受眾認同感
“小新說事”的策劃比較成功地找到了時政宣傳與大眾生活的關聯點,實現了角色轉換。企業(yè)的轉型升級是政府加強經濟工作引導的方向。“小新說事”把鏡頭推近曾經在嘉興風靡一時的老牌子,去捕捉他們的前世今生,在追溯歷史中,讓人們重溫了曾讓嘉興人風光的益友冰箱、張萃豐蜜餞、糜老大內衣、皇冠燈具和海鷗電扇;在追憶和尋找中,讓人們體會產業(yè)發(fā)展的經驗教訓,深刻體驗到產業(yè)發(fā)展與科技投入、市場開發(fā)的關聯性,激勵人們堅持企業(yè)發(fā)展。這樣的宣傳退去了“教化”,增加了受眾的認同感;這樣的策劃報道緊扣時代發(fā)展脈搏,引領人們感受時代、感受發(fā)展。
2008年6月份,我國面臨國際油價一路攀升的形勢,不少民眾都在擔憂生活成本增加帶來生活壓力。此時,媒體怎樣做才能起到穩(wěn)定大眾情緒,理性看待經濟形勢的作用呢?“小新說事”策劃播出了系列報道《嘉興生活成本調查》,從平民百姓實際生活的真實情況說起,真實反映了人們生活成本增加的現狀,同時幫助百姓分析了價格上漲與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工資收入增加的內在關聯之處。隨即,欄目組又策劃了一個系列《勤儉持家》,報道那些草根階層,以自己頑強的謀生能力和甘于掙小錢的踏實人生態(tài)度追求夢想。之后,欄目組又推出了反映市井小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辛勞謀生的系列報道《小本生意》。持續(xù)的系列報道,依托時代發(fā)展的大背景,把鏡頭的觸角深入到平民百姓的小生活,反映他們的生活百態(tài),更反映他們堅韌向上的奮斗精神。
公共事件背景下的民生新聞策劃,提升民生新聞的輿論力量和受眾關注度
南方雪災發(fā)生后,“小新說事”隨即策劃了《風雪無阻》系列報道,跟蹤記錄了在大雪漫道的天氣里,送奶工依舊在凌晨上路;送水工依舊把飲用水按時送到居民家中;120急救人員依舊救死扶傷;交通事故施救人員更加忙碌;自來水搶修人員奔波在風雪之中。這些報道用一幅幅真實的生活畫面,突顯出人們與雪災抗爭的精神。這樣的報道在寒冷的大雪天給觀眾帶去了他們想要了解的公共信息,同時,更讓他們感覺到來自媒體和社會的人文情感。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小新說事”不僅連續(xù)報道了嘉興人民支援地震災區(qū)的熱血行動,還為急切想回家探望災情的在嘉興打工的四川民工解決購買火車票的難題?!靶⌒抡f事”一邊報道這些川籍民工在大地震發(fā)生后的焦急心情,一邊與相關單位取得聯系,為那些迫切想回家的民工免費送去了火車票。在處理一些社會突發(fā)事件上,也不忘媒體的社會責任,力圖在報道中體現媒體的正確輿論引導方向。嘉興秀洲區(qū)王江涇鎮(zhèn)曾發(fā)生過一起一名女工因為17歲的女兒不爭氣跟人“私奔”,氣得想跳樓的事件?!靶⌒抡f事”沒有把報道的關注點聚集到渲染現場上,而是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和觀眾探討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子女戀愛的問題上,在滿足人們“看新鮮”欲望的基礎上,引領觀眾正確思考生活,體現單體事件對社會大眾具有的普遍警示意義。4月份,嘉興市區(qū)一位老人因為股市震蕩,受不了刺激住進了醫(yī)院,“小新說事”也沒有把這個報道處理成一條社會新聞,而是結合了對大量市民的采訪和對心理醫(yī)生的采訪,分析股市震蕩中的股民心態(tài),提醒股民正確面對,把編輯部的策劃意圖體現到具體的采訪報道之中。這樣的策劃報道,不僅有新聞性和關注度,而且還提升了新聞附加值,體現出輿論的力量。
日常生活背景下的民生新聞策劃,提升民生新聞的厚重度和受眾情感偎依
從事新聞工作的人都遇到過新聞“淡季”,尤其是電視,然而“小新說事”在“淡季”里依然出彩。在春節(jié)過后的一段新聞“淡季”里,推出了《第三百六十一行》人物系列報道,連續(xù)報道了私家“偵探”、新聞報料人、酒后代駕員、墓碑鑿字匠、遺體化妝師和銀行押運“鏢師”。這組反映特色小人物的報道一出來,觀眾既感到好奇和新鮮,又生出許多感慨;既耳目一新,又備感親切。這組系列報道過后,又策劃了一組《人間有愛》,報道發(fā)生在人們身邊的好人好事,把人間真情階段性升溫,令觀眾記憶深刻。這樣的選題策劃較好地解決了新聞缺少“由頭”的問題,使散落在生活角角落落的故事有了一個報道的理由。從播出效果來看,這樣的報道更能激起觀眾情感的漣漪和對欄目的收視期待。在日常的節(jié)假日報道策劃中,也緊緊抓住一個“情”字,用報道去撥動人們情感的心弦;突出體現一個“特”字,用特別的人物經歷去詮釋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三八”婦女節(jié)的報道就帶領觀眾走近了有著特殊經歷的女性生活:“退休的女市長”、“女法醫(yī)”、“女輪胎拆換工”。母親節(jié)的報道又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孩子(沒有暴露其姓名和相貌)給羈押在看守所里的媽媽通電話。在電話中,觀眾感受到了即使是一個在押犯人,她的母愛也是偉大和包容的。
宣傳力的提升來自成功的選題策劃
新聞報道是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人和事。報道什么?怎樣報道?“小新說事”以受眾為中心選題,以民本思想去記錄,以多元的姿態(tài)反映社會生活背后的因果關系,以情感和法律的力量施教于民眾。新聞是客觀的報道,新聞又是意識形態(tài)思想的體現。新聞是帶著采編者的策劃意圖而體現的。新聞切不可策劃,但是,新聞報道需要策劃來提升品質和傳播力。“小新說事”采用的是新聞策劃各種組織手段中的選題策劃手段。策劃的主要思路是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周期中,運用小視角、大范疇、深層次、說事情、談看法的報道形式,對某一新聞事件、某一特殊人物或是一類人物,對某一種現象、某一個問題進行主題揭示?!靶⌒抡f事”的選題策劃主要有這么幾個特點:宏觀主題,微觀著手;主題宣傳,用事說話;反映社會,用人體現;表達觀點,平民立場;報道現象,從道德和法律視角去審視。
收視期待來自對獨特東西的挖掘
“小新說事”之所以能夠把選題策劃的幾個特點發(fā)揮出來,是建立在這個欄目組人員深入現實生活的能力,了解本地社會經濟文化的程度,新聞敏感的素質和電視敘事手法的掌握。從《第三百六十一行》這個選題策劃中,觀眾看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特殊從業(yè)人員的生存狀態(tài)。墓碑鑿字匠在茫茫人海中隱藏在那么一個冷落的角落,然而,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著自己的追求目標,有著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的人物如果不是記者的生活深入和獨特的新聞敏感,又怎么能被攝入鏡頭。在汶川大地震時期的報道中,又在新聞大戰(zhàn)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東西。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與地震災區(qū)的地市臺取得了聯系,傳遞出了最新、最快的來自災區(qū)當地的地方新聞。這些新聞鏡頭是和中央媒體和四川衛(wèi)視不完全一樣的,很是新鮮,給在嘉興的川籍民工傳遞出了更多的信息。
在奧運期間,欄目在奧運的大環(huán)境下,通過深入采訪,連續(xù)播出了一組身懷“絕技”的民間高手的人物報道,這些人物原本就生活在嘉興,卻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1歲老人打醉拳》、《老黃77 虎虎有生氣》、《獨臂神投》等。這些報道不僅讓觀眾看了熱鬧和稀奇,更展示了群眾體育與全民健身在嘉興民間十分活躍的主題。由此,我們覺得觀眾之所以對“小新說事”有比較高的忠實度,就是因為它經常不斷地能給觀眾帶來“同樣的新聞不同樣的故事”,這些鮮活的新聞,都來自于生活深處,總是能讓觀眾產生新鮮感和親近感,以至于對它有著強烈的收視期待。這也是它在眾多民生新聞進入收視疲勞期時還能保持旺盛的收視高峰的原因所在。
?。ū疚氖找晹祿碜杂贑SM傳媒研究公司)
?。ㄗ髡邌挝唬杭闻d市廣播電視總臺總編室)
責任編輯:宋曉農
來源: 作者: 編輯:q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