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介:宋村鄉(xiāng)宋村村位于該鄉(xiāng)地理位置的中心,為鄉(xiāng)中心培育村,由前山自然村和宋村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農戶270余戶1560余人。遠近聞名的白云溪在村子中間緩緩流淌,既是兩個自然村的分界線,又將兩個村莊有機地聯(lián)接。
乘車行至村口的大橋上,就可以遠遠地領略宋村村的全景:左邊離大橋近的是下前山自然村,一溪之隔的稍遠處則是宋村自然村,兩個村子就像長在枝條上的兩片葉子,左右相望,位置相錯,卻又相互映襯。
村子中間緩緩流淌的那條小溪,便是白云溪。溪中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黃褐色、表面光滑的天然石頭。這些石頭或將溪水圍成了形狀不一的深潭,或將溪水擁成淺淺的急流。深的地方水色又綠又藍,仿佛一塊無瑕的玉石;淺的地方卻清澈透明,如此美麗的溪水讓人一看便心生歡喜。村口的溪岸上更有一排粗壯的香樟樹,綠綠的葉子,映襯著碧碧的溪水,加上遠近層疊的房舍,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江南山村圖。
宋村村隔水面山又靠山,做生活難免要到溪對岸的山地,于是過溪的小橋也是生活必需,在這里的白云溪上就有3座小橋,都是古樸簡單的水泥橋,已經(jīng)有好些年了,微微泛白的小橋,為村子平添了幾分詩意。
在宋村村的田間地頭走著,看見最多的是綠茶園。村子大橋頭就有一片大茶園,高高上聳的枝條,墨綠墨綠的葉子,迎著冬日的陽光,盛開著雪白的茶花。宋村鄉(xiāng)的千島銀針茶遠近聞名,這里自然盛產(chǎn)“銀針”。每年村里的農戶茶葉收入可達5000余元,茶葉是這里傳統(tǒng)而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
而新興的富民產(chǎn)業(yè)――來料加工也成了村里家庭主婦的增收好門路。宋村村可是來料加工專業(yè)村,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從事吊傘加工行業(yè)。不少農戶將吊傘材料領到家中,自由作業(yè)。也許你看見農戶大門虛掩,安安靜靜,如若一推門,你會看見里面生動異常,上了年紀的老奶奶,有的還戴著老花鏡,干活麻利的中年婦女,甚至還有放學回家的小姑娘,她們手指靈動,穿針引線,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農事,時而寂靜無聲,時而笑語連連。這里既有你爭我趕的競爭對手,也有和睦互助的好鄰居。
走在宋村村的弄堂里,時不時會在房前屋后看到大而圓的沼氣池。如今,全村的沼氣池已達到近百只。村民方菊香2006年就做好了沼氣池,說起這個免費的清潔能源,她就不停地說好。“我家就養(yǎng)了一頭豬,加上其它的一些廢料,平時燒飯做菜氣就足夠了,一點也不臭,我都兩年沒買煤氣了,省錢又省柴火。做沼氣池還是政府出錢,連鍋灶也是免費的,維修服務的也很到家?!狈骄障憬榻B起家里的沼氣池十分開心。
隨著2008年12月底村里防洪大堤的修建完工,河對岸連接田地的河堤、原本的小土路也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斑@樣一來村里老人到這邊田地干活、村民挑擔子也好走多了?!贝妩h支部書記宋世蘭介紹說,“公路沿線的一面大堤經(jīng)拓寬后將建起綠化帶,裝上健身設施,現(xiàn)在正等著園林設計人員前來設計,我們要爭取春節(jié)前完工,這樣春節(jié)里大家都回家了,也能享用了?!彼问刻m希望綠化帶的建成能扮靚這個小山村,也能為村民提供一個休閑健身的好處所。(見習記者 魯誼)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葉青 方耀
三農政策
更多>>